《蔣介石成敗錄》
徐駿華著,《蔣介石成敗錄》( 有pdf電子檔 ),30萬字。當然對於這麼特殊歷史地位的大人物,傳記不止只有一本,..。new 此處推薦《搜狐視頻》大視野:走近蔣介石,介紹給大家。
第一集/愛情;二/事業;三/生活;四/家庭;五/朋友。
【搜狐视频大视野:走近蒋介石第1集:爱情】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L10S0tzXm0
【搜狐视频大视野:走近蒋介石第2集:事业】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AvFF45ETbo
【搜狐视频大视野:走近蒋介石第3集:生活】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rxS-vepp8E
【搜狐视频大视野:走近蒋介石第4集:家庭】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rrsY4Tppqw
【搜狐视频大视野:走进蒋介石第5集:朋友】
http://youtu.be/o3l8UbYzfC4
1徐駿華著,《蔣介石成敗錄》,北京:團結出版社,2008年。
蔣介石以王陽明爲榜樣,以《王陽明全集》課子;又視曾國藩爲“祖師爺”,以《曾文正公家書》子。王與曾均爲中國歷史上“能文能武”之不二奇才,蔣氏父子自只能“心向往之”,「文不能及,武亦不能及…」。成也反思,敗也反思,識時務者爲俊傑。有人說蔣介石是“中國詭道集大成者”;還有人稱他是“中國的拿破侖。”李宗仁說得更是貼切,他說:「蔣介石統兵、治政的本領均極低能,但使用權謀、運用詐術則天下第一。」在國民黨內,蔣介石起初僅是一個無名小輩,然而,正是這樣的一個後來者,卻花了不到十年的功夫,在爭權奪利的博弈中獨佔鰲頭。其成功之道,衆說紛紜。
評:編寫費很多功夫,經過新版,錯別字仍多,可看出些許事例,值得一看。
2陶涵( Jay Taylor ),林添貴譯,《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》( 上下冊 )( The Generalissimo: Chiang Kai-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 ),台北:時報,2010年3月。
蔣介石-The Generalissimo: Chiang Kai-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《委員長: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》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30918000954-260309
3范比出版他的新作《委員長:蔣介石和他失去的中國》(Jonathan Fenby, Generalissimo: Chiang Kai-shek and the China He Lost, 2005)
〔導讀〕部份重評蔣介石/呂芳上(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)導讀《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》
一、「繼承性創業者」的難局
日本評論家山本七平著的《帝王學》,從「貞觀政要」中體悟領導藝術,提出「繼承性創業」的概念,認為無論是唐太宗或德川家康,都屬於繼承性的創業者。乍看之下,這一名詞似乎矛盾,其初意是指後繼的領導者打開局面時,勿忘初志,保持前人的創業精神,實乃兼含創業與守成二義。創業屬陽剛,辛苦奮鬥才能獲得;守成是陰柔,必深處「憂患慎重」之中。蔣介石一生矢志恪守孫中山三民主義、遺志,1920年代,孫由建國走到主導政治新局,志業尚待展開,而撒手人間,蔣以軍事強人、黑馬姿態獲取大任,且以孫的繼承者自居,既要守成還得創業,革命歷程矛盾糾結,險象環生,艱苦備嘗,終其一生,實未曾完成建國使命。蔣介石初期自視為革命家,既握大權,還常慨嘆「無組織、缺人才、沒情報」,對立者迭起,被視為保守主義者、現實投機者,終與民主鬥士無緣。一九四九年避難臺灣,自認感受平生未有之辱,人亦多以失敗者視之。雖以頑強意志,亟思再起,但終賚志以歿。這位「繼承性創業者」蓋棺之後,幾十年來其事業肯定、否定由人,稱他矛盾一生、一生困頓,實不為過。蔣介石的確是二十世紀複雜又頗具爭議的歷史人物,要寫好他的傳記並不容易。
二、製作的蔣介石
蔣介石(1887.10.31-1975.4.5)個人的奮鬥史,可以反映民國歷史發展的許多重要面向,他辭世三十年仍然看不到一本好的傳記。根據柏克(Peter Burke)的說法,像法國路易十四這樣的「偉人」,形象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,當然也可能被他的敵人「醜化」。
從1920年代初葉開始嶄露頭角到七O年代中葉過世,蔣從來就不是沒有爭議的政治領袖,對他評價的消長,正反映了政治的現實與時代的劇變。早期的傳記、年表,如《民國15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》(毛思誠編,1937年),熊式一的蔣介石英文傳記(1948年),董顯光的中、英文《蔣總統傳》,秦孝儀主纂《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》(1978年),甚至於透過日人古屋奎二執筆的《蔣總統祕錄》(1974年),多是出自官方授權,刻意型塑「偉人」形象做為宣傳利器,其中多數的作品看不到蔣介石這個「人」。
在中共開動反宣傳機器之前,馮玉祥,《我所認識的蔣介石》(1947年)應該是較早從政敵角度「揭發」蔣的負面的書籍;待二戰後到七O年代,國共鬥爭激烈化,中共很早就出版的(陳伯達,《人民公敵蔣介石》,1948年)、(唐人〔嚴慶澍〕,《金陵春夢》,1958年)、(陳少校,《黑網錄》,1963年)等書,貶抑蔣為「流氓」、「草包」,把蔣等同「賣國賊」、「人民公敵」、「帝國主義走狗」,很影響大陸一般人對蔣的觀感,甚至成為當年臺灣留學生出國必讀的海外「禁書」,影響不可小覷。
西方的早期著作,如林百樂《蔣介石的中國》(Paul M.A. Linebarger, The China of Chiang Kai-shek: A Political Study, 1941),項美麗的《蔣介石別傳》(Emily Hahn, Chiang Kai-shek: An Unauthorized Biography ,1955)、白英《蔣介石》(Robert Payne , Chiang Kai-shek, 1969)等,內容僅及蔣的前半生,不嚴謹也不完整。
1975年,蔣介石過世之後,在臺灣學界首見的蔣傳,是出自擅長「細說」歷史的(黎東方,《蔣公介石序傳》,1977年)或因係匆忙推出的應景之作,最多只能是相當粗糙的淺議。隨後幾年,臺灣民主化,史學研究的鐘擺,擺向政治史、人物研究之外的領域,國共關係雖開始改變,政治史材料也空前開放,但國共歷史卻都引不起史學界的興趣,蔣生平的研究也幾近停擺。
不過,九○年代臺灣同時出現了對蔣看法截然不同的兩本傳記。1994年,旅美史家黃仁宇,出版了《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》。當時蔣日記還沒開放,黃辛勤的淘沙撿金,從毛思誠、秦孝儀及古屋的書中截取日記作為素材,用慣用的「大歷史」手法,把蔣的錯失歸咎於時代,給人家「小批大捧」的印象。1995年李敖、汪榮祖合作出版的《蔣介石評傳》,引人矚目。李說要「以好的傳記來寫他壞的一生」,批判味十足,這種幾近「自力報復」的蔣傳,有學者評之為「雷聲大雨點小」。
有意思的是,這些年中國大陸學界對蔣介石看法有了轉變。不過在八○年代前後,仍可明顯看出中共的態度決定了學者的角度。
最近二十年來,大陸學界連續出版過蔣「生平」、「傳」、「傳稿」、「評傳」、「外傳」等,不下十數種書刊,仍多在特定意識形態內打轉,不免「戴帽」、「穿鞋」貼標籤,看不到「學術」。1980年代初期,榮孟源以「封建吸血鬼的兒子」、「上海流氓」為蔣的身分定調,楊樹標以「肯定」、「否定」分階段給蔣定位,到近年有限度肯定蔣在抗日時期正面的戰場領導地位,直到九○年代才給他「民族主義者」的稱號。對蔣而言,或許得來不易,但嚴格說大陸學界還不能不聽「黨」的話。世紀末,有些學者(如楊天石等)開始以紮實史料為基礎,以專題研究還蔣本來面目。但迄今仍看不到一本完整學術性的蔣傳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來同樣的轉向也在西方出現。1970年代美籍華裔學者陸培湧(品清)寫過一本用心理史學解釋蔣介石的青年時代專著(Pichon P. Y. Loh, The Early Chiang Kai-shek : A Study of His Personality and Politics, 1887-1924, 1971),很具學術意味,可惜他沒能看到後來才公布的「蔣介石日記」。
蔣過世之後,寫過戴高樂和史達林傳的英國傳記作家柯如齊(Brian Crozier)〔or 克羅澤〕與前香港《大公報》資深記者、被中共視為「叛徒」的周榆瑞(Eric Chou),兩人合寫的《失去中國的人》(The Man Who Lost China : the First Full Biography of Chiang Kai-shek,1976)號稱第一本蔣介石全傳,內容卻沿襲七○年代中共官方對蔣的論調,以二手材料認定蔣教育少、思想保守,頭腦簡單、缺乏創見,反共不反日,是戰術家不是戰略家,是「一個有很大缺陷的人物」、「一個悲劇性的人物」,可謂陳說畢見。有意思的是這本七○年代的應景批蔣作品譯成中文,1992年先在蒙古呼和浩特出版,當時未受注意,到2010年改由北京國際文化公司重新包裝上市,卻大大引起媒體矚目。中文版把合著者周榆瑞的名字刻意抹去。二十一世紀初的譯書,竟引導讀者回到七○年代對蔣的認識和評價,令人詫異。
八○年代之後,美國歷史學者開始自由進出大陸實地觀察與研究,「一覺醒來回到解放前」〔辛辛苦苦三十年,一覺回到解放前〕,對文革、對現實中國的重新認識,使漢學家重評毛澤東的個人和時代,相對的也重估蔣介石的個人與時代。芝加哥大學的艾愷(Guy S. Alitto)在1986年發表〈西方史學論著中的蔣介石〉長文,代表西方學界重評蔣介石歷史地位較早的呼聲。
南京國民政府通緝共產黨首要令
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后發布的捕殺中國共產黨人的命令。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后的第二天,1927年4月19日,南京政府發布了“秘字第一號令”,即《國民政府通緝共產黨首要令》。該通緝令說:“共產黨竊踞武漢,破壞國民革命之進行”,“圖謀傾覆本黨,逆跡昭著”,“著國民革命軍總司令、各軍長官、各省政府通令所屬一體嚴緝,務獲歸案重辦”。該通緝令明令通緝共產黨領導人、工農運動領袖、國民黨左派人士和其他著名社會活動家共197人。
名單是:鮑羅廷、陳獨秀、譚平山、林伯渠、徐謙、于樹德、吳玉章、楊匏安、惲代英、彭澤民、毛澤東、許甦魂、陳其瑗、夏曦、鄧演達、韓麟符、董必武、鄧穎超、詹大悲、羅亦農、柳亞子、高語罕、江浩、鄧懋修、謝晉、劉芬、鄧中夏、許白昊、林育南、李漢俊、羅章龍、李碩勛、李國暄、李國珍、王基永、易禮容、戴曉云、郭亮、譚鼎竹、熊亨瀚、李榮植、劉少奇、凌炳、羅馭雄、范鴻劼、范鳴勛、張國燾、趙醒農、蔡和森、方志敏、彭述之、王景云、李伯云、汪壽華、侯紹裘、沈雁冰、瞿秋白、施存統、張太雷、林鈞、何洛、張曙時、高爾伯、高爾松、王守謙、林劍臣、朱義權、劉端周、金澤宏、史鵬展、劉榮簡、丁曉先、 蘇兆征、郭壽華、周恩來、彭湃、羅綺園、馮菊坡、彭漢垣、阮嘯仙、譚植棠、楊甫章、江董琴、胡公冕、宣中華、楊賢江、潘楓涂、門啟衷、丁濟美、楊之華、余澤宏、熊雄、潘谷公、徐琛、蕭楚女、漆樹芬、高統勛、章伯鈞、光明甫、楊眉山、王貫三、汪志清、徐白民、唐公憲、胡淺因、宋敬卿、黃日葵、趙世炎、劉清 揚、夏秀峰、何孟雄、于國楨、江少懷、郭沫若、韓寶華、查人偉、于方舟、陳啟修、查濟猛、宋云彬、鄭惻塵、黃俠生、劉爾崧、李花白、陸沉、李泊之、王鯤、 許廣武、華羽中、王松壽、邱學訓、宓維琮、馬東林、裘英、梁子光、梁紹文、陳東、孫炳文、王平、顧順章、章郁庵、王根英、徐偉、王承緯、戴卓民、朱英如、 王亞章、龍大道、錢介磐、耿丹、李春濤、包惠僧、黎樾庭、宛希儼、彭澤湘、楊石魂、張余生、陳良、孔偉虎、林錚、趙濟猛、張德鐘、李俠公、嚴紹彭、王若 飛、謝強生、江佑群、黃胤、周逸群、洪振九、張秋人、劉一清、孫靖華、周邦彩、金家濟、林平海、孫道清、莊勁秋、戴國鵬、蘇眉如、何葆楨、陳國詠、王競 天、楊闇公、劉伯承、李筱亭、陳達三、季外方、季達方、陳志益、張國恩、劉季良、鄧希禹、羅貢華、李立三、顧孟余、鄧頓鋼等( 此通緝令發布時,名單上的有 些人已被捕或已犧牲;同時,有的革命者用的是假名或化名,再加上排印時的文字錯誤,因此名單中的有些名字可能不準確 )。
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時的形勢
◎◎支持藍營作法的網站,提供很多資料下載
泛藍聯盟
◎◎
郭德宏,中国共产党胜利和国民党失败的历史主要原因(一)(二)(三)(四), 2004-12-16 。
现任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,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
http://www.1921.cn/new/zjsq/guodehong/default.asp?cataid=35&pageno=3&keyword=
http://www.1921.cn/new/zjsq/guodehong/view.asp?id=395
http://www.1921.cn/new/zjsq/guodehong/view.asp?id=396
http://www.1921.cn/new/zjsq/guodehong/view.asp?id=397
http://www.1921.cn/new/zjsq/guodehong/view.asp?id=398
劉統( 上海交通大學 )
刘统: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原因
主讲: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统http://blog.ifeng.com/article/30708121.html
http://www.qianyan001.com/lishi/20110713/1310538796_67036100.html
高華( 原南京大學歷史系 )
高華:蔣介石對軍事失敗負有最大的責任
【阿波羅新聞網 2012-01-06 訊】
http://tw.aboluowang.com/comment/2012/0106/231097.html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h9JqoXicP4
郝柏村【郝伯村論內戰起因】
郝伯村有個很大的疑問, 國民黨抗戰能支撐八年,內戰四年,就被共產黨打垮, 於是他研讀了蔣總統日記,結論是蔣總統不懂國際形勢,不瞭解馬歇爾份量之重,僅僅從國共力量對比出發,認爲國民黨完全有能力打敗共產黨,撕毀雙十協定,悍然發動內戰, 導致美國撒手不管,蘇共全力支援中共,國民黨戰敗。最後郝伯村意味深長的講,大陸目前完全有能力武力解決臺灣,但是臺灣後面有美國,會給中華民族帶來災難性後果,臺灣問題應該和平解決,晚一點沒有問題。
郝伯村九十歲時對記者講了大約一個小時。他說:二戰後解決中國問題,完全是強權政治,根本不顧及中國是戰勝國地位,美蘇兩家達成了雅爾達協定,核心內容是將日本在東北的特權轉讓給蘇聯,外蒙獨立,中國其他地區屬於美國利益,換取蘇聯出兵東北抗日,就這樣在中國劃分了美蘇兩家利益範圍,並且美國逼迫蔣總統,簽定了中蘇友好條約,再次肯定雅爾達協定。
美蘇兩家在戰後歐洲嚴重對立,都不願意看到中國內戰再起添亂,美國總統派特使馬歇爾來中國調停內戰,簽定了雙十協定,內容是海軍,空軍歸國民黨,並擁有八十萬陸軍,共產黨擁有十個師,四十萬陸軍。共產黨對雙十協定是滿意的,原因是實力不行,抗戰勝利後, 毛十分擔心共產黨性命不保,特邀請抗戰英雄, 黃埔學生林彪到國民黨高官中遊說,提出了四點建議:1. 擁護三民主義2. 擁護蔣委員長3. 公開承認延安特區合法案(西安事變後蔣總統默認合法)4. 共產黨軍隊縮編爲六個師,二十萬人,有中央政府發軍餉。由於種種原因,尤其是蔣總統的阻撓,遊說很不成功,國民黨高官的說法口徑統一,既第一,二條好說,第三, 四條要商量。
林彪氣憤地說:十年內戰,你未能消滅我,如今八年抗戰後,我力量更強大,有了自己的領袖,縱然我打不過你,你也沒有能力消滅我,內戰一定會更加慘烈, 如果引起國際上的干涉,勝負就很難說了,蘇聯天寒地凍,民族重多,情況複雜,都能實現工業化,國共合作,共同實現工業化,是最好的選擇。
蔣總統是氣憤到了極點,他從中國的立場出發,知道大家都要聽總統的,想像不到發達的美國是總統上面有專家,總統要聽專家的意見,沒有意識到馬歇爾份量之重,從國共力量對比出發,悍然撕毀雙十協定,發動內戰,導致美國撒手不管, 戰爭進行一年後,國民黨大勝, 此時劉鄧大軍炸毀重武器,逃進大別山,注意進入大別山是十二萬,出大別山是七萬, 顯然不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拉開了反攻序幕。血紅雪白也說的清楚,林彪氣病了,原因是仗打的窩心,氣得一句話不說,脫下棉衣,用兩個小時逮蝨子擠死。
此時蘇聯爲了保護自身利益,決不允許國民黨消滅共產黨,林彪這個留蘇高材生不幸言中了,蘇聯出手了。首先使東北局勢翻轉,後通過北朝鮮往山東戰場偷運了大量援助,尤其是重武器,使山東戰場接著翻轉, 以後國民黨漸漸支撐不住,兵敗如山倒,丟失了江山。所以內戰的結果是美蘇兩國決定的。
結論:發達國家的事情很好辦,落後國家的事情很複雜,很難辦,馬歇爾計劃是歐洲戰後迅速恢復發展,美國由戰時經濟,迅速轉化成和平經濟, 而名垂青史, 但是馬歇爾未能解決中國問題,世界各國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,沒有可比性,不信等著看,誰也解決不了中東問題。
-See more at: http://blog.creaders.net/u/8382/201509/235349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